旅途中才知道,我把一些事想得太單純了,也把一些狀況估得太複雜了,但,若非實際踏出步伐,又怎麼會知道呢?有時就只能這樣,走著瞧吧。先走,再說吧!
2014.06.28
(圖片出自上河地圖,對我而言,主要是參考高低差,每一段時間,我都比圖上預估的多好多)
前一天跌跌撞撞從三叉下切拉庫音溪底山屋創造了慢速度紀錄後,我和伙伴徹底打消了「也許有機會可以試試」去雲峰的念頭,畢竟那是快腳也要15小時的艱苦路程(結果我們捨掉雲峰也走了約14小時)。2點起床,3點出發,這一日,一開始的重頭戲便是從海拔2688的拉庫音溪底山屋直上海拔3356的南雙頭山。
我很討厭摸黑出發,尤其這種離曙光還很遙遠的大半夜。但這一段路程,走得卻比預期的順利。可能是因為摸黑,隊伍沒法拉快速度,也不容許隊員落隊。一片漆黑,反正也不能拍照,我專心、勉力地跟,還能勉強追上隊友的腳步。
5點左右,終於來到稜線之上,天也漸漸亮了。忍不住卸下背包拿出相機。
終於脫離漆黑的陰影,心情不又自主的輕鬆起來,加上相機一掛上脖子,很快的便遠遠的落後隊友。伙伴放慢腳步,在前方徐行等待。
駐足不到10分鐘,隊友又很精實的列隊開拔,我還沒調好背包,距離又已經拉開,我落後的不僅僅是腳程、體能,還有整體的效率。伙伴笑著說,還是多拍幾張相片吧,對我們來說,這種路線一輩子也未必有第二次。
回望拉庫音溪溪谷和對岸的三叉山。前一天,就是從對岸的山頭下切溪谷,一早,又這樣風塵僕僕的爬上來。
日出時的顏色,柔柔的,暖暖的,缺少一分豔麗,但多一分心靈的撫慰。不知不覺,腳步便又慢了。
隔著溪谷,最左的山頭便是向陽山,行程的第三天,終於來到不同的角度拜見向陽!
5:44,遠遠的看到隊友們圍著小山頭,隊友阿德蹦蹦跳跳的來到高處,怎麼了?
原來是為了拍張這樣的紀念!真棒!
5:48,日頭漸高,山的另一邊反射著金光,我們才驚覺那是太平洋啊!台灣真小,一個晴朗無雲的豔陽天,一個沒有遮蔽的展望點,就能讓你好好把他看個透徹。
每次都是這樣,一旦貪戀風景,心便怠,腳便慢。隊友仍像高速列車,嚮導小雙領在最前頭,似乎越走越快,離我們越來越遠。南雙頭山基點不在畫面中間的高點,而是畫面最右側的平緩小丘。
伙伴揮著手,等著。我們捨掉雲峰一座山頭,換取一些能用自己的步調前進的自由,讓我能夠好好的,慢慢的,把這樣的畫面放進心裡。
約6:30,遠遠的,小小的人影是即將登頂的隊友。這樣一段路,我們又摸了半小時。
7:00,南雙頭山,海拔3356m,我和伙伴的第36座百岳。
嚮導在我們到達後領著隊友先出發了,我想喘息一會兒,看看四周。他們得多走座雲峰,不能為我們耽誤時間。我事前研究了路線,隨身有地圖、GPS。我請嚮導放心,我也許會比他預估的更慢,但一定會平安抵達。
南二段的每座山頭,都有極佳的展望,南雙頭山也不例外。這是東南側,新康山。
這是南側,從關山、向陽至三叉山的稜脈,還有我們剛剛一路向上的草坡。
往北,左側是雲峰,中後是玉山群峰,右側,便是後續的南二段群山。
我仔細著數著山頭,在心中畫著未來幾天的路線,回家後放大相片,才發現大水窟山屋也在畫面之中。入住大水窟山屋,是兩天後的事了。
7:40,終於甘心出發。出發前,押隊的協作辛普森也到了,我們先走,但他不一會兒又趕上了我們。
順著南雙頭山的北稜下切,雖然不像南面有大片的草坡,但景觀更為壯麗。
我們得先順著稜線下到南雙頭與雲峰間的最低鞍,然後沿著雲峰東鞍往上爬
我們則直接向右。仔細看右方稜脈,其實有前後兩條,前方是轆轆南峰的稜脈,後方彷彿駱駝雙峰的,是轆轆東峰(右)和轆轆山。我們將沿著右前方的稜脈走上一段,越過轆轆南峰後,來到兩條稜脈中的轆轆谷,夜宿轆轆谷山屋。
離開南雙頭山北行,像是走進名山的聖殿,壯觀的景致,都是嚮往許久的地方。這一段路,真的值得慢慢品嚐。
8:25,伙伴前方便是南雙池(南雙頭北鞍營地),兩側池水都已乾涸。再往前不遠便是南雙頭與雲峰的最低鞍了。日頭越來越烈,曬到讓人有點煩躁,接下來的路還很長,但我已經覺得疲倦了。
我很喜歡這張相片的角度,在伙伴的身後,有含淚放棄的,有咬牙完成的,也有總是緣慳一面的。我所傾慕的群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