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窩在草坡中,呆著,看著。白雲快速變幻,光影四處游移,我彷彿置身在一個詭譎多變卻又閑靜至極的世界。不論轉向那個方向,眼前都是一幅美麗的畫,站在不遠處的夥伴彷彿是在畫中,與山與雲融為一體。只有大自然有這種本領,幾番凝視,便能讓人的心境澄明,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力量之所在。於是,我一直窩在草坡上,傾聽來自山與雲,還有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2017.08.20
今天的重頭戲是一探佳陽與小劍這條稜脈。因為領隊材哥從我們前幾日的腳程推估我們單往返佳陽就需9小時以上,若要往返小劍,一定超過15小時,於是我決定放棄小劍,讓自己走得自在舒服些。我們拆成兩隊同時出發,協作大光陪伴快腳劉大哥前往小劍,領隊材哥則帶領我們剩餘4隻老牛慢行至佳陽折返,過油婆蘭後,劉大哥與大光拔腿狂奔,轉眼便不見身影。「返程時他們應該會在布伕奇寒山追上我們」,材哥如是說。因為材哥一直強調地形之險峻與艱難,為求安全,我把沈重的單眼相機留在帳棚中,一路只用手機記錄。
清晨4點起床,5點出發。5:09來到油婆蘭山時,天才微亮,一抹弦月高掛在南湖之上。
5:13,天亮了,有著整片崩壁的佳陽明明就在眼前,怎麼就得花費這麼多時間呢!?(白框是夥伴拍的相片)
這一日清晨的雲海極美,在白姑與對面的北二、北三段群峰之間,像是真有滾滾浪花,潮來潮往。
這張是走在最後的如子姐拍的,可以看出那「一『坡』未平,一『坡』又起」的迢迢前路。
接著的路徑就得小心應對了。(第一張相片由如子姐提供,謝謝她)
我們一開始的速度似乎太慢,材哥提醒著,若不振作些,「恐怕9小時是搞不定的」。6:00,終於照到太陽,就比較有活力了。
6:29,布伕奇寒山,海拔3295m,山頂是一片樹林。沒有停留,繼續前行。
過了布伕奇寒,是一連串漫長的陡下,想到回程還要再爬回來,膝蓋與心情同感苦澀。
這一日不知怎麼的疏於記錄時間,大致而言,去程每個小時都有小休,回程的休息時間更長。
往佳陽的路讓我想起從白姑東南峰往白姑,都有著好漂亮的森林與岩石,還有,我的相機都不在身邊。。。。
出發前詢問材哥關於這段路,他只說很鳥、不好走、沒景可拍。實際走來,還真後悔沒揹相機。這兒有著各種姿態的樹木和險峻的岩石,怎麼搭都是絕美。但如果揹了相機,放我痛快照相,可能時間就得多幾小時了。
8:43,林隙中回望。右側最高的便是布伕奇寒山,他的前後都有小山頭,讓我們不停上上下下。左側是大劍山,中後則是雪山主峰與北稜角。
視線往左移些,右邊是大劍山,左邊則是雪山西稜,那凸起的可愛山頭是火石山,從此行第二天起,一路都牢牢抓緊我們的目光。
跟白姑一樣,到佳陽也得鑽不少箭竹。在這張相片裡,高聳的林子下,翠綠箭竹圍起了綠色隧道,行走其中雖然要一直撥開箭竹,卻是很舒服的感覺,並不惱人。
9:08,我先登頂了,看見大光等在山頭。哇哈哈,難道我們追上大光和劉大哥嗎?(完全沒有可能)原來是他倆後來追上了前一晚上山那一名嚮導帶一名隊員的小隊,既然兩組人馬都是一帶一,各走各的似乎有點浪費人力,於是協議將劉大哥托給另一位嚮導照應前往小劍,大光則由此先行返回,為兩支隊伍再走一趟劍南尖下水源地取今日晚餐與明日的行動水。
佳陽山,海拔3314m,三角點已隨著崩壁崩落,在山界聞人刑天正先生選定的145岳中屬於「八銳」(山峰尖銳,多崖壁,多峻坡)之一,我登過的山中同屬「八銳」的還有小霸尖山、轆轆山、塔芬山。這是我和夥伴的第48座百岳,從第一座百岳合歡東峰至今10年了,進展著實緩慢,卻實屬不易啊!
大光拍完合照後便先行返程了,我們在山頂停留35分鐘,大休。佳陽山的展望極佳,這是大劍和雪主。
這邊是小劍,和左側的白姑。別誤會了,小劍不是右邊高的那座。。。
中間這顆低矮的山頭才是小劍,大甲溪像把利刃,把他與白姑大山從中切開。照上河地圖的預估時間,由佳陽往返小劍尚需340分鐘。
9:43,開始折返。回程在心態上比較不緊繃了,注意到更多漂亮的樹。
看眼前的布伕奇寒山,還有他跟前的假山頭們,真是光看就覺得累!
12:43,布伕奇寒山,海拔3295m,山頂是一片平坦樹林,沒有三角點。我們在此大休。
離開布伕奇寒時,竟然聽到劉大哥的長嘯聲,感覺好近,也許已過了佳陽,我們立馬加速開拔。我們雖然慢,也不能慢得太丟臉,要是被應該有5小時以上時間差的人追上,真是會遜到沒臉見人!
13:40左右,天氣變了,太陽退場,雲霧飄渺。好在我們快到家了,再往上爬一段就是油婆蘭山了。
13:58,油婆蘭山,海拔3308m,沒有基點,只有一塊山友手寫著山名的石頭做為標示。
14:11,回到營地,往返一趟小劍花費9小時又11分,材哥對我們腳程的估計堪稱神準。大光取水未歸,我們先用前一日剩餘的水煮熱水泡咖啡暖暖身體。
從油婆蘭上層營地往返佳陽山的航跡記錄,共行走8.1k,上下各873m海拔。手機記錄難免有誤差,尤其原路往返,但去回的線形沒有百分之百對稱,可見航跡有些許飄移。
窩在營地休息到15點多,雲霧漸開,趕緊拿著相機四處晃晃。難得這麼悠閒可以看山看雲,要好好把握。
15:20左右,天空大開,整個油婆蘭草原剎時有了光彩。這是中層營地,只剩那與劉大哥一起前往小劍的兩人小隊的一頂帳棚了。
這是海拔3287m的劍南尖山,我覺得好美的一個山頭。回來後才知道有路可以登頂,而且這山頭也名列邢天正前輩選定的145岳,算是座名山。那一天時間這麼充裕,怎麼就沒想到可以過去走走呢!
15:40,劉大哥一行三人回來了。他往返小劍只花了10個小時40分,好厲害啊!可怕的是,他回來後沒有先休息,而是去尋訪劍南尖腰繞路旁疑是以前泰雅族的石頭屋的遺跡。我仍然沒想到可以跟著去,順便上劍南尖走走。我們的心態太悠閒了,只是在陽光下,隨著風,看著雲,緩緩踱步。
白雲變幻,光影游移,劍南尖一會兒翠綠,一會兒陰暗,像是淘氣的山神拿著聚光燈對著他開開關關,關關開開。15:44,劍南尖前路徑上一個藍色的小小身影慢慢靠近,取水英雄終於平安歸來。
左邊是大劍,中間若隱若現的是雪主,右邊是劍南尖。好美,對吧!
16:35,準備晚餐。謝謝John辛苦揹了一瓶無酒精的啤酒上山,大夥兒一同乾杯,慶祝完成了各自的目標。
結果晚餐只有簡單的麵條,有點吃不飽。據說是因為以往這一日登小劍回到營地都是天黑後,隊員往往累到食不下嚥,食材動不了多少,所以山社就只準備了簡單的麵條。沒想到我們弱腳早早便回,強腳還走得意猶未盡,大家食慾根本就超好!晚餐時,材哥透過無線電得知有颱風接近台灣,颱風警報將在明日發佈,各山頭的隊伍紛紛準備下撤,好在,我們明天也要下山了。
吃飽後繼續散步拍照。這是黃昏的油婆蘭池,這次運氣很好,一滴油婆蘭水都沒喝到。
約17點半,雪山主峰終於露臉。我的油婆蘭體驗幾乎沒有遺憾了!
目光一直聚焦在日前的來時路,太陽快下山時,轉移至中央山脈這一側瞧瞧。這是從南湖、中央尖乃至無明、鈴鳴等北一與北二段稜脈。
太陽下山後,方才白雲恣意翻滾的絢麗舞台顯得柔和許多,雲淡風輕。
結果這一夜因為颱風靠近的影響,整夜狂風,連材哥和大光的「避難小屋」都被吹垮。好在,我們要回家了!
這趟行程用手機拍了不少縮時,留個紀念。YOUTUBE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