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走在林中的感覺,尤其是在蕭瑟的冬,透著光的森林。
2021.01.16
跟老友Eway和Ruth同行,前一晚提前南下到台中過夜。之前爬谷關七雄,大多是清晨3、4點從台北出發,現在也許是年紀大了,總覺得體力與心力都無法負荷了,只能在前一夜先往近一點的地方移動。
約8:30來到登山口,車停谷野會館的停車場。一開始是段產業道路,陽光大好,有別於北部長期的濕冷。
產業道路的盡頭是片果園,橘子紅了,配著藍天,讓人垂涎。
遠山。這方向應可見馬崙、八仙,甚至大小劍。
亂糟糟的草堆中看見比人還高的聖誕紅,離開灰濛濕冷的台北,見到鮮豔的色彩,讓人心情大好。
9:20,四壯士登山口。登山口有幾張椅子,坐下來拍個紀念照便繼續前進。
一路都是爬坡,乾爽好走。
9:41,反射板,一旁有台電的界樁。
這之後就是原始山徑了,陡上。
10:01,一個小岩壁拉繩上去就是阿冷山北北峰了,基點在左側,但我們當時拉繩上去便順著路徑右轉前行,回程才看到基點。
北北峰岩稜上這幾棵二葉松好美,一旁可見大甲溪谷和對岸的東卯山。
路徑開始向下,表示我們登頂北北峰後開始離開山頭。夥伴當時在納悶,我們怎麼錯過基點了呢?
挺拔的老樹總讓人精神一振!
真希望能一直走在光裡。
北北峰之後,就是瘦稜和陡坡輪番或一起上陣。
林隙中遠望,忘了當時拍的是哪兒了。
10:35,小休,補充點行動糧。
北北峰到前峰這段路是阿冷山的精華,好陡好陡,但很有味道。
我們當時剛好開啟了嚴肅的話題,適當地轉移了大夥兒對陡坡的心魔,所以向上爬時完全不覺得累,直到之後回程下坡時才不停驚訝地問自己「我們是怎麼上來的呀」?!聊的是什麼呢?是房價、利率和通膨。。。這些問題比陡坡可怕多了!
展望處可見大甲溪谷、中橫公路,紅色鐵橋右側應是松鶴部落。
陽光從眼前穿進林中,我們朝著光一直爬。Eway哥說「透光的地方一定就是山頭」!
結果不是。11:35,透著光的高處是個三岔路口,左方上來的是阿冷山的傳統路徑,那條路因為要溯一段溪谷,漸漸被我們上來的這條路取代。我們右轉,繼續爬。
好在之後往前峰的路稍微平緩些了。
一馬當先的夥伴突然停下來朝著路徑旁笑著,她說看見了可愛的小山羌!可惡,我比較沒有動物緣。
11:54,阿冷山前峰,海拔1520m,沒有基點,與老樹上的標示牌拍登頂紀念。
12點,小休後繼續前進。前峰與阿冷山之間是一段「深V」路徑,單程約半小時。
12:10,最低鞍。
接下來又是陡死人的坡。
追不上夥伴,自己半跨半爬翻過一棵倒木,下山時夥伴才說「旁邊有路啊,幹嘛要翻。。。」
12:28,阿冷山,海拔1540m,二等三角點NO.1546。
我們在山頂大休、午餐。這趟背足了水,煮了泡麵、泡熱飲,很享受。
約13點30,返程。又得先下再爬。
這就是那棵白費我力氣的倒木,一邊就有「很大條」的路。
13:57,回到前峰,沒有休息,直接下山。
看起來瘦弱的樹枝,其實搬不太動。夥伴持續健身,近期的目標是能夠引體向上。此時奮力一試,嗯,失敗。
冬天的陽光,好舒服!
14:12,回到三岔路口。
接下來就是一連串陡下了。
這段路被一支大隊前後包夾,前面走得慢,後面卻逼得緊,很不是滋味。索性閃邊讓他們全部走完,我們樂得慢慢晃。
路徑已經掏空,全靠樹根抓住地基。
沒有人的時候才能跟老樹慢慢照相。
15:17,一回到北北峰馬上就瞧見基點了,之前上來時怎麼會錯過呢?
阿冷山北北峰,海拔1140m,山字森林三角點。
光線不同,岩稜上中午看起來蒼勁瀟灑的二葉松變溫暖柔和了。
還沒下完。
離開林子前,臨別一抱。
16:08,回到四壯士登山口。
接下來就是好走的路了。
16:30,回到果園農舍前,主人家不在,但包好一袋袋的桶柑和茂谷柑,可以自己投錢購買。二話不說,馬上一人買一袋解饞。
路上遇到了附近上來巡果園的老人家,小聊兩句,他說他這一天輪值趕猴子和「大猴子」(人),熱情要我們要再來露營和泡湯。16:58,回到谷野會館停車場。
這一日,停車場往返阿冷山共約10.317k,上升下降各約1119m,費時(含休息)8小時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