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味道,文化的味道,山的味道,樹的味道,土的味道,風的味道,當然,還要加上美麗的楓的味道,這就是霞喀羅古道的味道。
2009.12.13(日)
霞喀羅古道,自新竹縣五峰鄉的清泉部落至尖石鄉的養老部落,長約23公里,海拔介於1300~2300公尺間。民國91年起由林務局整修,列為示範級的國家步道。但93年起歷經風災,部分路段崩塌損毀,迄今尚未修復,需下切或是高繞才能通過。
我們這次參加的是大自然健行協會的行程,前一天先夜宿白蘭部落,隔天由清泉進,養老出。這樣的方向,是和緩的下坡,走起來比較不費力。
7點多,出發。步道口有疏疏落落的紅葉點綴,一開始便讓人對裡面的楓況充滿期待。
每1公里,會有里程碑標示距離,行走期間,不至於不知身在何方。
古道先後經歷了不同泰雅族群間的遷移與聯繫、劉銘傳的「撫番」部隊、日本政府的「理番」重砲、中華民國政府的林班經營,到現在觀光健行的人群,可說是條超有歷史味的古道。
從清泉往養老的方向,大致而言,是由高往低走。當然,其中還是免不了小小起伏。
我們這一團,多達28人,最小的5歲,最老的70多歲。剛知道這點時,讓我大大的鬆了口氣。每次行程,我總是墊底的後段班,總要忍受讓人久候的良心譴責。「再差,總不至於輸給5歲的孩子吧」,我心裡想。不過,事後證明。。。。。。我。。錯。。了。不論是5歲還是70歲,他們都腳程飛快,5歲的孩子更像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整段古道,共會經過田村臺、青山、朝日、白石、武神、馬鞍、栗園等7個駐在所遺址,使霞喀羅古道成為日治時期的理番道路中,駐在所密度最高的一條,由此可見此地泰雅族群的頑強與戰鬥力。這條古道,在近一個世紀前,一定埋藏了不少人在異鄉的日本警察與誓死捍衛家園的泰雅族群的斑斑血淚。
清泉端的紅葉都是稀稀落落的,不過,對老遠追尋的我們,已是大大滿足。
2K之後,有一小片密度較高的楓林,這已是我所到過的最火紅的一段路。
雖然大致而言,是由上往下走,並沒有費力的爬坡段,但23K的距離還是在心裡形成不小的壓力,尤其,發現不論是70歲的,還是5歲的,都比自己游刃有餘之後,這一路,除了午餐有小坐片刻外,我們幾乎沒有停下步伐,即使拍照,也是匆匆按下快門。
不過,雖然匆忙,還是捕捉到一些喜歡的畫面,例如將化做春泥的落葉
雜亂卻搶眼的紅黃配
比較純淨的紅藍配
還有凋零感
熱鬧狀
還要搭配我最喜歡的陽光
就這樣,在穿插著紅、綠、黃的步道中,雖然腳步急促,倒也不怎麼累。
9K過後,路況變差,所有的木橋幾乎都壞光了。
長長的人龍,等著一個個小心翼翼的越過坍塌。
還沒有完全塌陷的,扶著欄杆慢慢過。
像這種完全斷裂的,就要費一番力氣了。我通常因為膝蓋疼痛,得把護膝綁得很緊,遇到這種要跨上跨下的時候,腳的靈活度便大大受限。這次行程,因此不小心撲個狗吃屎,手指的挫傷至今未癒!
這種路況讓我突然想起那個在颱風過後獨自揹著大背包,拿著開山刀開路,花了3天2夜才走完霞喀羅古道的清大女學生「雪山飛狐」(關於她的故事,在登山界也算小有名氣)
約12點,在10K後一處有水源的地方停下午餐。有揹爐具的伙伴煮著熱食,我們為了減輕重量,只帶了水果和麵包。
霞喀羅吊橋
繼續越過數個斷橋
我們盡量爭取時間,希望在還有陽光時,趕到之後的一片楓香林。
12:40,白石駐在所遺址。建於1922年,政權轉移後改為白石派出所,民國78年最後一位駐警撤出後荒廢至今。
別的隊伍的嚮導在旁一直喃喃自語「別進去啊,房子隨時會倒啊.....」,不過........
13:15,13K!這里程讓我想起了能高越嶺。當時那13K只能用「殆欲斃然」來形容,不過,今天的狀況還好。可能因為是緩下坡,也可能是因為背包輕了些。
13:25,白石吊橋。最早建於1921年,長145M。剛開始走時,並不覺得害怕,但走到橋中央時,因為搖晃劇烈,離頭尾兩端又遠,心裡還是忍不住發毛。
走過來囉!其實在橋上,不論是俯瞰薩克亞金溪,或是遙望被紅與黃染色的遠方山頭,都非常美,可惜,我是俗辣,不敢多停留......
對面山頭的崩塌,受傷慘重啊!
崩塌路段,高繞。5歲的小弟弟都不需要大人幫忙!
通過困難的高繞路段了,午後溫暖的陽光讓整個色彩都柔和起來。
回頭望,中間那條像鐵絲一樣反光的,就是剛剛經過的白石吊橋。
興建中的的鐵橋,平衡感不好的我,走得心驚膽跳。
16K左右,金黃色的楓香美得出奇,這也是整段行程最精彩的部分。
慢慢繞過去,我們將進入前方的楓香純林。
像即將走進一幅畫!
約15:00,16K多一點。很難描述置身那片楓香林中的感覺,總之就是嘴角忍不住泛起微笑,美得不可置信。
15:18,馬鞍駐在所遺址。
主菜上完了,之後,就是點綴性的點心了。!
16:24,終於超過20K了,這好像是我一天走最遠的紀錄了?
21K處,拼了命的趕!
太陽西斜
行程終於接近尾聲
17:05,終於上車。我一面揉著快要廢掉的腿,一面聽到5歲的小鬼大喊「我~的~腳~一~點~都~不~酸~」......悲矣,吾衰矣........

這是一條穿越歷史的古道,它本身就是歷史。來年,在楓紅時節,但願能有機會再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