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個美麗的地方,看山,看雲,看日出日落,看立霧溪谷從發源蜿蜒入海,看一個族群從高山到平地的漂泊。
2013.08.03-04
接近3年前的行程了。不知怎麼,最近突然把退休硬碟插上電,打開這個塵封的舊檔。補個記錄。
這趟行程主要是第一天拜訪大禮部落,夜宿達道酋長的家,原想第二天再訪大同部落,由大同下砂卡礑。行前得知這段路徑有虎頭蜂出沒,改由第一日原路折返。與老友們同行,前一夜在中橫的合流露營區紮營。上午8:40,在太魯閣遊客中心停好車,由停車場後方木棧道出發。
8:59,「恐龍背」與得卡倫步道岔路口。「恐龍背」是往大禮的傳統山徑,得卡倫則是為遊客打造的木階梯上山。相較之下,「恐龍背」路徑較短,但陡。我們原本打算右行走得卡倫的,但步道口一輛大型怪手施工,以為禁止通行,只好改直行由「恐龍背」上山,操練一下。當時看過許多記錄,80多高齡的達道酋長與大同大禮居民都是由此上下山的,但聽說近來為了水土保持,步道口已拉上封條禁止進入。
路如其名,好陡的「恐龍背」。
走不到40分鐘就休息
一路陡上,毫無虛工。
10:20,第一流籠頭。這是部落居民運送物資的工具,仍在使用中。由富世台地出發,一路向上,經過這個點,再續上至大禮。
由流籠頭俯瞰,立霧溪出海口、新城山與山腳下的富世村,還有我們出發的遊客中心,都一目了然。
大約休息20分鐘,續行。不久後與來自得卡倫步道的路徑會合,陡度稍減,改為之字形向上。
由林隙間看新城山,亞洲水泥開採中。愛山的人看到這樣的相片難免有所感觸,我可以為此長篇大論,談環保、談官商之間、談這山、這財團、這富世村中太魯閣族人的愛恨情仇,與延續了近20年,至今未歇的官司糾紛,但這兒就算了。先單純的,只回憶關於登山。
12:10,爬坡終止處看見索道遺跡。此處山林自民國57年開始伐木,至民國75年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後停止。這些索道便是當時運送木材的工具。
右邊帆布蓋著的碰碰車應該是附近居民利用砂卡礑林道運送物資的工具。曾看過記錄,達道酋長有時有會利用這種碰碰車協助登山客運送重裝。
流籠頭附近展望。這應該是砂卡礑溪谷,右側是千里眼山,左側是三角錐山。對這週遭的河山比較陌生,查閱地圖後,還是沒有十足把握。
前往大禮。太魯閣族人最早來自南投霧社,兩三百年前翻越合歡與奇萊山一帶後,沿著立霧溪谷輾轉遷移至太魯閣。日治時期,政府強迫大多數族人遷往平地,只餘下大同、大禮等3個部落留在砂卡礑溪河谷的台地上墾地。大禮部落位於海拔915m的台地上,日治時期曾設有蕃童教育所,顯示此處族人應該不少,二戰後改為富世國小大禮分校,民國68年廢校。小學廢校後,大禮居民為了孩童教育問題,已陸續遷移至新城山下的富世村,現在部落大多呈現廢棄的狀態。
12:50,我們在沒有人居住的房子邊找到水塔,取水後來到教堂門前午餐。
這是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教堂,部落居民的信仰所在,現已廢棄,門窗都封死了,沒法入內參觀。
教堂前展望,右方應是立霧山,最左山頭是千里眼山。我們等下將沿著腰繞立霧山的砂卡礑林道前往位在立霧山北稜的達道酋長的家。
午後,雲朵變換快速,氣象萬千。在廢棄教堂前吃點東西,喝杯咖啡,實在是極大的享受。
14:25,終於準備離開,跟教堂合影留念。那時立了腳架,一群朋友笑呵呵的不停耍寶,自娛娛山,謝謝招待了,這世外桃源。
進入岔路後不久,16:24,右邊布條處應該是立霧山的登山口,大家都累了,不去了。
16:40,終於到達達道的家。這一日,不少登山客住宿,酋長忙著張羅伙食,從大同來幫忙的大姊不停燒熱水讓大夥兒輪流洗熱水澡。
終於看到傳說中的老酋長,才卸下背包,趕忙邀酋長和大姊合影留念。
晚餐備妥,大夥兒輪流洗澡,也有客人還沒到達。達道酋長和大姊偷閒休息,聊著天。酋長的日語比國語好,國語就只會簡單的招呼和對話,我們就不去插話了。
房舍前一張長椅,就只是簡單的木板,卻稱得上是VIP級的觀景貴賓席。我們有的去洗澡,有的聊天,有的則睡了。在這樣的環境入睡,該罵你糟蹋良辰美景,還是該羨慕你一派幸福模樣?
接近17:30,日落了。西方,雲海下方便是立霧溪谷,老酋長指著雲之後,說,那兒就是大禹嶺喔!是了,兩三百年前,那兒便是祖先奔馳的獵場,是祖靈所在之處。
屋舍旁的水池,酋長養了魚,登山客來時,這魚便成了桌上的佳餚。
這一側朝北,是砂卡礑溪谷,右側山頭是千里眼山,左側是三角錐山。幸福的人還在睡。
餐後,先躺著聊聊,時間太早還睡不著,索性到屋外觀星、泡茶。聊到酋長老人家要先睡了,要關發電機熄燈了(是的,這兒還是電力未達的化外之地),於是給我們幾個裝了電池的LED小燈,讓我們繼續鬼混。這一夜,很棒,很享受。
隔天,和伙伴兩人早起,從屋後小山徑來到立霧山臨海的斷崖邊看日出。5:39,到達時太陽剛剛升起。
好棒的地方。難怪酋長已經在山下的富世村有了住所,卻還是不辭辛苦上山下山,守著這裡,這個看得見祖靈,也看得見山下子孫的家。
6:18,回到屋子邊,老人家坐在長椅上放空。
往西邊看,昨日隱隱約約的合歡現在看得十分清晰。就這樣一個畫面,看得到立霧溪谷自高山蜿蜒而下,也看得到太魯閣族兩三百年來的遷移漂泊。
早餐也很豐盛,我們吃飽後在屋旁曬曬太陽,與達道酋長的愛犬合影。
剛起床的3位伙伴先到看日出的斷崖晃晃,我們在長椅旁賞山。沒有雲的時候,景色與前一日完全不同!
其他登山客都走光了,酋長和阿姨也急著下山。老人家說,他太太生病了,他想盡快下去看看。是我們拖延了他的時間,可是老友看海未歸。於是,我們答應酋長會幫他鎖好門,請他放心先下山。下山前合影。
主人離開,換我們當家囉。住這兒時,我們洗澡與喝的水都靠柴燒,喝起來有股特別的味道。
屋內。左邊的門進去是浴室和廁所。正對著的床鋪就是達道酋長睡覺的地方。木板矮牆上掛的便是昨晚熄燈後給我們照明的LED燈。
這3年,陸續從山友的紀錄中看見達道的身影。我們來時,他84歲,那麼,今年87了。老人家,希望您和您的美麗家園都一直安好!
11:17,離開大禮,循得卡倫步道木階梯下山。
13:17,回到太魯閣遊客中心。
2018年8月補記:從網路上驟聞達道酋長前陣子已然逝世的消息,總覺得眼鼻之間一陣酸澀。這些年一直想再拜訪酋長,但都明日復明日,明年復明年。我知道您如今必定在山中,與祖靈一起,快意奔馳。我也知道我必定時時思念著山,與你那守著山遠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