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051.jpg  我在一個美麗的地方,看山,看雲,看日出日落,看立霧溪谷從發源蜿蜒入海,看一個族群從高山到平地的漂泊。

 


 

2013.08.03-04

 

接近3年前的行程了。不知怎麼,最近突然把退休硬碟插上電,打開這個塵封的舊檔。補個記錄。

這趟行程主要是第一天拜訪大禮部落,夜宿達道酋長的家,原想第二天再訪大同部落,由大同下砂卡礑。行前得知這段路徑有虎頭蜂出沒,改由第一日原路折返。與老友們同行,前一夜在中橫的合流露營區紮營。上午8:40,在太魯閣遊客中心停好車,由停車場後方木棧道出發。IMG_4861.jpg  

8:47,往大禮與得卡倫步道方向。IMG_4864.jpg  

8:55,這路口是怎麼回事?記得是右行。IMG_4865.jpg  

8:59,「恐龍背」與得卡倫步道岔路口。「恐龍背」是往大禮的傳統山徑,得卡倫則是為遊客打造的木階梯上山。相較之下,「恐龍背」路徑較短,但陡。我們原本打算右行走得卡倫的,但步道口一輛大型怪手施工,以為禁止通行,只好改直行由「恐龍背」上山,操練一下。當時看過許多記錄,80多高齡的達道酋長與大同大禮居民都是由此上下山的,但聽說近來為了水土保持,步道口已拉上封條禁止進入。IMG_4866.jpg  

路如其名,好陡的「恐龍背」。

IMG_4873.jpg  

 

走不到40分鐘就休息

IMG_4874.jpg  

 

一路陡上,毫無虛工。

IMG_4876.jpg  

 

10:20,第一流籠頭。這是部落居民運送物資的工具,仍在使用中。由富世台地出發,一路向上,經過這個點,再續上至大禮。IMG_4889.jpg  IMG_4883.jpg  

由流籠頭俯瞰,立霧溪出海口、新城山與山腳下的富世村,還有我們出發的遊客中心,都一目了然。IMG_4887.jpg  

大約休息20分鐘,續行。不久後與來自得卡倫步道的路徑會合,陡度稍減,改為之字形向上。IMG_4893.jpg  

由林隙間看新城山,亞洲水泥開採中。愛山的人看到這樣的相片難免有所感觸,我可以為此長篇大論,談環保、談官商之間、談這山、這財團、這富世村中太魯閣族人的愛恨情仇,與延續了近20年,至今未歇的官司糾紛,但這兒就算了。先單純的,只回憶關於登山。IMG_4894.jpg  

續行IMG_4903.jpg  

12:10,爬坡終止處看見索道遺跡。此處山林自民國57年開始伐木,至民國75年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後停止。這些索道便是當時運送木材的工具。IMG_4908.jpg

IMG_4917.jpg  

右邊帆布蓋著的碰碰車應該是附近居民利用砂卡礑林道運送物資的工具。曾看過記錄,達道酋長有時有會利用這種碰碰車協助登山客運送重裝。IMG_4910.jpg   

都忘了自己當時是往那個方位拍照,拍的是哪座山?IMG_4914.jpg

IMG_4915.jpg  

 12:25,第二流籠頭,就在大禮部落的上方。IMG_4919.jpg  

流籠頭附近展望。這應該是砂卡礑溪谷,右側是千里眼山,左側是三角錐山。對這週遭的河山比較陌生,查閱地圖後,還是沒有十足把握。IMG_4922.jpg  

大禮部落就在下方IMG_4923.jpg  

三角錐山IMG_4925.jpg  

前往大禮。太魯閣族人最早來自南投霧社,兩三百年前翻越合歡與奇萊山一帶後,沿著立霧溪谷輾轉遷移至太魯閣。日治時期,政府強迫大多數族人遷往平地,只餘下大同、大禮等3個部落留在砂卡礑溪河谷的台地上墾地。大禮部落位於海拔915m的台地上,日治時期曾設有蕃童教育所,顯示此處族人應該不少,二戰後改為富世國小大禮分校,民國68年廢校。小學廢校後,大禮居民為了孩童教育問題,已陸續遷移至新城山下的富世村,現在部落大多呈現廢棄的狀態。IMG_4927.jpg

IMG_4929.jpg

IMG_4932.jpg

IMG_4934.jpg

IMG_4937.jpg

IMG_4939.jpg 

12:50,我們在沒有人居住的房子邊找到水塔,取水後來到教堂門前午餐。IMG_4941.jpg   

這是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教堂,部落居民的信仰所在,現已廢棄,門窗都封死了,沒法入內參觀。IMG_4945.jpg

IMG_4949.jpg  

 

教堂前展望,右方應是立霧山,最左山頭是千里眼山。我們等下將沿著腰繞立霧山的砂卡礑林道前往位在立霧山北稜的達道酋長的家。IMG_4943.jpg  

午後,雲朵變換快速,氣象萬千。在廢棄教堂前吃點東西,喝杯咖啡,實在是極大的享受。IMG_4948.jpg  

14:25,終於準備離開,跟教堂合影留念。那時立了腳架,一群朋友笑呵呵的不停耍寶,自娛娛山,謝謝招待了,這世外桃源。IMG_4957.jpg

IMG_4961.jpg  

有味道的老房子,掛有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的門牌。IMG_4969.jpg

IMG_4971.jpg  

這片田地感覺還有人在照料IMG_4976.jpg  

新城分局也曾在此設立新城派出所,這應該是派出所的廢棄房舍。IMG_4978.jpg  

14:45,告別大禮。IMG_4983.jpg  

14:50,沿著砂卡礑林道前往達道酋長的家。IMG_4991.jpg

IMG_4993.jpg

IMG_4994.jpg  

林道上展望極好。這是砂卡礑溪谷。IMG_4995.jpg  

砂卡礑林道。人工開鑿的痕跡相當明顯。IMG_4997.jpg

IMG_4999.jpg

 

16:21,看到這招牌就要離開林道往右岔。  IMG_5004.jpg

IMG_5006.jpg  

進入岔路後不久,16:24,右邊布條處應該是立霧山的登山口,大家都累了,不去了。IMG_5008.jpg  

16:40,終於到達達道的家。這一日,不少登山客住宿,酋長忙著張羅伙食,從大同來幫忙的大姊不停燒熱水讓大夥兒輪流洗熱水澡。IMG_5009.jpg  

終於看到傳說中的老酋長,才卸下背包,趕忙邀酋長和大姊合影留念。IMG_5013.jpg  

屋舍外觀,就只是簡陋的鐵皮和木材搭蓋。IMG_5018.jpg  

房間內也十分簡單,但被子完全沒有霉味。這一夜,我睡得極好。IMG_5029.jpg  

晚餐備妥,大夥兒輪流洗澡,也有客人還沒到達。達道酋長和大姊偷閒休息,聊著天。酋長的日語比國語好,國語就只會簡單的招呼和對話,我們就不去插話了。IMG_5031.jpg

IMG_5032.jpg  

房舍前一張長椅,就只是簡單的木板,卻稱得上是VIP級的觀景貴賓席。我們有的去洗澡,有的聊天,有的則睡了。在這樣的環境入睡,該罵你糟蹋良辰美景,還是該羨慕你一派幸福模樣?IMG_5036.jpg

IMG_5039.jpg

IMG_5044.jpg  

接近17:30,日落了。西方,雲海下方便是立霧溪谷,老酋長指著雲之後,說,那兒就是大禹嶺喔!是了,兩三百年前,那兒便是祖先奔馳的獵場,是祖靈所在之處。IMG_5048.jpg  

屋舍旁的水池,酋長養了魚,登山客來時,這魚便成了桌上的佳餚。IMG_5049.jpg  

雲中的塔山IMG_5052.jpg  

這一側朝北,是砂卡礑溪谷,右側山頭是千里眼山,左側是三角錐山。幸福的人還在睡。IMG_5055.jpg  

霧中的台地,這應該是大同部落。IMG_5056.jpg  

三角錐山IMG_5060.jpg  

塔山IMG_5063.jpg  

餐後,先躺著聊聊,時間太早還睡不著,索性到屋外觀星、泡茶。聊到酋長老人家要先睡了,要關發電機熄燈了(是的,這兒還是電力未達的化外之地),於是給我們幾個裝了電池的LED小燈,讓我們繼續鬼混。這一夜,很棒,很享受。IMG_5072.jpg

IMG_5102.jpg

IMG_5109.jpg  

隔天,和伙伴兩人早起,從屋後小山徑來到立霧山臨海的斷崖邊看日出。5:39,到達時太陽剛剛升起。IMG_5120.jpg  

太平洋,這小聚落應該是崇德。IMG_5147.jpg  

好棒的地方。難怪酋長已經在山下的富世村有了住所,卻還是不辭辛苦上山下山,守著這裡,這個看得見祖靈,也看得見山下子孫的家。IMG_5149.jpg

IMG_5151.jpg  

 日出時分,賞山。昨天在雲海中載浮載沈的群山都露出本來面目。IMG_5157.jpg  IMG_5158.jpg  

6:18,回到屋子邊,老人家坐在長椅上放空。

IMG_5167.jpg  

 

往西邊看,昨日隱隱約約的合歡現在看得十分清晰。就這樣一個畫面,看得到立霧溪谷自高山蜿蜒而下,也看得到太魯閣族兩三百年來的遷移漂泊。IMG_5173.jpg  

早餐也很豐盛,我們吃飽後在屋旁曬曬太陽,與達道酋長的愛犬合影。IMG_5177.jpg  

剛起床的3位伙伴先到看日出的斷崖晃晃,我們在長椅旁賞山。沒有雲的時候,景色與前一日完全不同!IMG_5184.jpg  

其他登山客都走光了,酋長和阿姨也急著下山。老人家說,他太太生病了,他想盡快下去看看。是我們拖延了他的時間,可是老友看海未歸。於是,我們答應酋長會幫他鎖好門,請他放心先下山。下山前合影。

IMG_5185.jpg  

 

7:59,客人送主人離開。謝謝達道酋長。IMG_5189.jpg

IMG_5190.jpg  

主人離開,換我們當家囉。住這兒時,我們洗澡與喝的水都靠柴燒,喝起來有股特別的味道。IMG_5195.jpg  

屋外最後巡禮IMG_5197.jpg

IMG_5200.jpg  

我很喜歡這個角度的三角錐山,很「帥」!IMG_5204.jpg  

屋內。左邊的門進去是浴室和廁所。正對著的床鋪就是達道酋長睡覺的地方。木板矮牆上掛的便是昨晚熄燈後給我們照明的LED燈。IMG_5203.jpg  

9:20,終於捨得離開。IMG_5206.jpg  

這3年,陸續從山友的紀錄中看見達道的身影。我們來時,他84歲,那麼,今年87了。老人家,希望您和您的美麗家園都一直安好!IMG_5209.jpg  

再會三角錐山IMG_5212.jpg  

再會千里眼山和清水大山IMG_5213.jpg  

歸途IMG_5215.jpg

IMG_5218.jpg

IMG_5224.jpg

IMG_5229.jpg

IMG_5231.jpg  

10:40,砂卡礑林道與大禮部落岔路口,休息,補充糧食。IMG_5232.jpg  

11:17,離開大禮,循得卡倫步道木階梯下山。

是不是丹錐山(右)和新城山(左)呢?IMG_5236.jpg  

立霧溪IMG_5255.jpg  

13:17,回到太魯閣遊客中心。

 

2018年8月補記:從網路上驟聞達道酋長前陣子已然逝世的消息,總覺得眼鼻之間一陣酸澀。這些年一直想再拜訪酋長,但都明日復明日,明年復明年。我知道您如今必定在山中,與祖靈一起,快意奔馳。我也知道我必定時時思念著山,與你那守著山遠望的身影!

 


 

IMG_5208.jpg  伙伴說:「哇,那時的笑容真是年輕」。隔了近3年才用回味的角度看相片,心境與當下已很是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18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