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973.jpg  被溫柔綠意包圍的黑色奇萊,顯得親切又可人。有些事情在進行時看似尋常,既不感到驚天動地,也不覺得空前絕後,但沒想到事後想要複製相同的場景,竟是如此困難!真想念你啊,奇萊稜線上的那些藍與綠、晨與昏。

 


 

2016.07.24

 前一晚在中橫公路117k的關原加油站(偷偷)紮營,一早趕在8點加油站上班前收好營帳,近9點,來到中橫112k的大禹嶺合歡隧道口停車。附近的餐廳與民宿早已被拆除,登山口就在這唯一的屋舍邊,沿鐵梯而上便是。

9點,出發。大禹嶺海拔2565m。IMG_0746.jpg  

恰巧是百合花盛開的季節,合歡山公路沿線都可賞花。但這趟以山行為主,都沒有為花兒逗留。IMG_0748.jpg  

兩分鐘階梯後便可看到這「禹嶺尋梅」的題字,出自當時的司法院長謝冠生先生之手。IMG_0749.jpg  

續行階梯。這一日的天氣大好,相片因此有了堪稱無敵綠和暴力藍的完美調色。IMG_0752.jpg

IMG_0753.jpg

IMG_0755.jpg

IMG_0756.jpg

IMG_0758.jpg  

15分鐘階梯後,來到與合歡越嶺古道的交會口。往右是往關原方向,往左則是往合歡的方向。我們先右行。IMG_0759.jpg  

合歡越嶺古道是1914年日本政府為了太魯閣討伐戰而開闢的東西橫貫道路,起自南投埔里,經霧社、合歡,越過中央山脈,再沿著立霧溪經關原、白楊、天祥至太魯閣。路線與現今的台14甲線與台8線中橫東段多所重疊。我曾走過其中的錐麓古道、綠水合流步道都是它的一部份。

剛接上古道時,有幾處需要拉繩的小崩塌,但都不難通過。IMG_0762.jpg

IMG_0763.jpg

IMG_0777.jpg  

以為崩塌段結束,正在想為什麼古道沒想像的寬敞易行呢?IMG_0782.jpg  

原來還有。左側碎石崩落。IMG_0791.jpg  

出發後半小時,展望處可見奇萊北峰與屏風山。IMG_0793.jpg  

又一個崩塌處,小拉一下繩子上去。IMG_0794.jpg  

接下來這段古道就保存得很好了,大約兩人可以並行的寬度,沿等高線開鑿,平緩好走。IMG_0805.jpg

IMG_0820.jpg

IMG_0821.jpg

IMG_0824.jpg  

出發後1個小時,古道寬度漸縮。IMG_0830.jpg  

不久後一個小落差IMG_0833.jpg  

接著視野突然開闊起來。前方便是畢祿羊頭稜線,右手邊是奇萊農場,看幾年前的相片這兒是整片的菜園和茶園,但現在已經荒廢了。往下有路可達中橫114.5k的松苑山莊(現已歇業),這條路也是登卯木山的另一處登山口。IMG_0840.jpg

IMG_0848.jpg  

突然,寬敞路像是突然中斷。伙伴背後的林間繫了許多登山布條,原來合歡越嶺道從那兒延續,可通關原觀雲山莊的上方,但路況似乎不佳。但如要前往卯木山,在這兒要左轉。IMG_0855.jpg  

左轉後仔細留意小樹上會有零星布條指路IMG_0859.jpg  

往卯木山的路就藏在看似不通的荒煙蔓草中。看過幾個記錄,都說往卯木山的路上走錯了路,白費許多時間。想來都是在剛才的路口被那林間許多的登山布條吸引,續行合歡越嶺古道了。IMG_0860.jpg

IMG_0861.jpg  

 一小段清晰易行的林間小路IMG_0864.jpg

IMG_0867.jpg  

接著兩旁草叢越來越密,越來越密,感覺路跡漸漸被吞食,消失。但不用擔心,一路都有明顯的布條指引。坡度在此也開始緩緩向上,我很喜歡這種撥開草叢前進的感覺。IMG_0870.jpg

IMG_0880.jpg  

又不一會兒,像是撥雲見日,四周突然又開闊起來。IMG_0883.jpg

IMG_0884.jpg

IMG_0885.jpg  

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向左一拐,幾個大跨步的陡坡後,就是山頭了。IMG_0886.jpg

 

卯木山,海拔2819m。從大禹嶺出發至此,用很慢的速度前進,一路拍照,只約需1個半小時,海拔上升約250m。IMG_0895.jpg  IMG_0891.jpg  

山頭沒有展望,腹地很小。我們跟基點合照後,沒有停留,接著找尋應該就在一旁的森林瞭望台。IMG_0889.jpg

IMG_0890.jpg  

 事前看了幾篇記錄,都只簡單的說瞭望台就在山頭旁。但山頭腹地之小,一眼就可以望盡,根本沒瞭望台的影。好在我們事先下載了航跡,靠著GPS來帶領。原來要先離開山頭,往回走。回頭路面向奇萊主北稜線、北峰與屏風山,一流的視覺享受。IMG_0899.jpg  

一小段回頭路,接著從右側隱約的路跡緩上。IMG_0902.jpg  

這就是卯木山的森林瞭望台了IMG_0904.jpg  

瞭望台旁,還有氣象局的雨量自動觀測計。我在望鄉山、閂山都有看過類似的設備。IMG_0906.jpg  

瞭望台一樓,從前林務局的人員住宿的地方,現已殘破不堪。一進門處牆上有鐵梯可以爬到二樓。IMG_0910.jpg  

儘管樓層隔板感覺上脆弱不堪,我們還是硬著頭皮爬上二樓。之前經過西巒大山中段的森林瞭望台時,因為趕路與疲倦,沒有上去瞧瞧,沒想到瞭望台在不久後倒塌,我一直引以為憾。

二樓的四面都是窗,屋頂、牆面、窗戶都嚴重破損,讓人擔心會不會一次颱風就能輕易地撲倒這脆弱建築。房間正中的桌面上,觀測與定位用的測量儀仍然健在。IMG_0914.jpg  

窗外就是奇萊北峰和屏風山IMG_0916.jpg  

以前林務局的值班人員就是孤獨的駐守在這兒,過著簡陋的生活,每日守著寒窗,望著群山。在那個沒有衛星定位的年代,每個森林火警都只能用這種最直接、最原始的方法觀測與定位。

我想像著這樣的生活,並納悶對曾靠林業發展經濟,對有2/3的土地都是山區與森林的台灣來說,這樣一個有地理視野,有歷史縱深的建築,為什麼不值得花心思保存?把它保存復舊,對於遠離大自然的下一代來說,無論在歷史、地理、森林水源、環境保護等各方面,都可以有太多故事可說,太多意義可以追尋。

為此深深著迷的我們,在二樓待了好久,為每扇窗拍照,也與每扇窗合照。IMG_0917.jpg

IMG_0920.jpg

IMG_0922.jpg

IMG_0924.jpg

IMG_0928.jpg

IMG_0933.jpg  

從一樓望向二樓。感覺伙伴腳下的木板隨時都會破裂。IMG_0935.jpg  

一樓壁櫥上,仍有不知何時留下的罐頭和裝著食物的玻璃罐。IMG_0942.jpg  

爐灶和水龍頭都還在。當然,沒有水了。IMG_0943.jpg

IMG_0945.jpg  

門外的這棵枯木,有點與這瞭望台互相呼應的感覺。繁華的那個時代過去了,但我們總要用盡力氣維持得亭亭玉立。IMG_0938.jpg  

離別前回望,希望下次再來,你還是好好的站在這兒。IMG_0950.jpg  

上來的時候都能不疾不徐,大氣不喘。下山的路,當然是愉快得很。卯木山的路徑與展望太適合我這心肺不強、膝蓋極弱,但眼睛已被慣壞的愛山人。IMG_0956.jpg

IMG_0960.jpg

IMG_0969.jpg  

步道轉折處IMG_0970.jpg  

小徑旁一片突兀的空地IMG_0975.jpg  

望出去便是這樣的一片風景。美麗的奇萊啊,真希望能再次造訪。IMG_0972.jpg  

繼續前行IMG_0976.jpg

IMG_0980.jpg  

不一會兒,便接回合歡越嶺古道。我們在岔路口,也就是原奇萊農場旁小休、賞景,順便補充行動糧。

右而左是合歡東峰、小奇萊、奇萊北峰與屏風山IMG_0987.jpg  

奇萊北峰、屏風山,最左側的山頭不熟,應該是奇萊東稜。IMG_0994.jpg  

左邊是畢祿羊頭的稜脈,沿著奇萊東稜東行的,便是立霧溪谷。IMG_0997.jpg  

鋸齒連鋒和畢祿羊頭稜線IMG_1033.jpg  

合歡越嶺古道與卯木山這兒,真是個一流的百岳觀景台。IMG_0997.jpg  

水泥路向下延伸,這應該是農場還有運作的時候供搬運農作的碰碰車走的路吧,從松苑登卯木不知是否也由此而上?IMG_1031.jpg  

我們慢慢的沿著古道往回走,但景色太好,堪稱是一步三回頭,龜速前行。IMG_1003.jpg  

來時便注意到一片開闊地中的這兩棵樹,覺得他們好美。拍了許多相片,還很慎重的對他們說「你們倆要好好的,一直在這兒喔」!IMG_1009.jpg

IMG_1010.jpg  

結果走近一瞧,那看似細的一棵,其實是兩棵啊。於是,伙伴笑著說,不是「你們倆」,是「你們仨」啊!IMG_1012.jpg  

於是,我很慎重的改了口,「你們仨,要好好的,一直在這兒喔」!一直在這兒,伴著畢祿與奇萊,守著翠綠與藍天。IMG_1013.jpg

IMG_1019.jpg  

古道旁一大片虎杖,可惜不是變色的季節,但襯著奇萊與屏風,還是極美。IMG_1024.jpg  

 逗留許久,終於捨得往回走。古道上光影正好,踏在二葉松的松針地毯上,這種健行真是絕佳享受。IMG_1039.jpg

IMG_1042.jpg

IMG_1067.jpg

IMG_1070.jpg

IMG_1073.jpg

IMG_1090.jpg  

開闊處遙望已歇業的落鷹山莊。一旁的崩壁應該是石門山旁克難關一帶。IMG_1095.jpg  

回到前幾段崩塌處IMG_1103.jpg

IMG_1105.jpg

IMG_1106.jpg

IMG_1110.jpg

IMG_1111.jpg

IMG_1112.jpg  

回到三叉路口。上午大禹嶺爬階梯上來時,先左轉往卯木山。我們此時往右行方向探探古道的另一側。IMG_1117.jpg  

約1分鐘路程便遇到這涼亭,裡面原應有于右任先生題字的中橫公路開闢紀念碑,現已損毀移除。IMG_1118.jpg  

這段合歡越嶺古道原可通往合歡一帶,不知現況如何。這一日沒有時間,下次再探了。IMG_1120.jpg  

長亭外,古道邊,我們向卯木山道別(亭子其實是圓的)。這一趟我們約走4個半小時,如果一般腳程兩個半小時應綽綽有餘了。IMG_1128.jpg  


 

IMG_0921.jpg  於是,我們只能感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18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