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次收拾行囊,都是辛苦的高山行程,難得有次悠閒的旅行,彌足珍貴!



2009.08.01(六)

難得去趟花蓮,如果不到太魯閣逛逛這些風景優美又有歷史意義的步道,是很可惜的。我們本來想去的,是知名度極高的砂卡礑步道。無奈,週六下午的砂卡礑,不但停車位難求,連走路都得一個一個排一個的塞人。只得開車沿著中橫公路往西,哪兒好停車,就走哪兒吧。於是,來到綠水。

綠水-合流步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段。早期,住在南投縣仁愛鄉的太魯閣族人因人口增加和生存空間的爭奪,沿著立霧溪向東移動,來到花蓮。這條移動路線便是合歡越嶺古道最初的由來。1914年,日軍發動太魯閣戰役,利用原有的蕃道,配合炸藥使用,開始闢建合歡越嶺道。這條道路西起霧社,沿著濁水溪上游越過合歡山,由大禹嶺沿立霧溪而下,最後抵達花蓮新城,當時稱為「太魯閣道路」。後來闢建的中橫,便沿用了其中的大禹嶺至畢祿這一段。

在綠水停車場停好車,步道入口在停車場對面不遠處。



步道西起綠水,東至合流,全程約1.6公里。平坦好走,同行的兩位男士甚至穿著夾腳拖鞋就上路了。



進入步道不久,便經過這條小溪,這是立霧溪的小支流。忍不住下水清涼一下。



一樣是走在日治時期闢建的古道,能高越嶺時累個半死,在這兒,卻是輕鬆愜意!



步道兩旁植物雜亂,沒什麼展望,蚊蟲又多,心裡正想「原來沒什麼看頭啊,難怪沒人來」,便進入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



一出隧道,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步道的精華原來在隧道之後。



出了隧道後,步道變窄了。據說這是合歡越嶺古道原本的寬度。



步道下方,便是中橫公路。



沿著中橫的立霧溪也同時映入眼簾。



步道便是這樣沿著山開鑿出來,非常壯觀。



原住民曾由此遷移,日軍曾由此挺進,而今我們,卻是輕鬆悠閒的在其中漫步。



日人在戰役中倉促開鑿古道時,據說用了300名漢人苦力和60名日警。看這堅硬的岩壁,這麼少的人力,想必費了一番功夫。



之後興建的柏油馬路常遇雨而坍,古道卻留存至今,實在有些諷刺。



過了這指示牌後,接一小段產業道路,於合流回到中橫公路。



這樣悠閒的晃,幾乎沒流什麼汗。



在談笑間,步道便接近尾聲。



出口是合流的露營區。



賴皮的「貴婦」看著美景就不想動了,苦命的兩位男士和董ㄟ只好走300公尺回綠水開車來接。



除了綠水-合流步道,太魯閣還有許多有歷史意義、有絕世美景的古道,但願有時間一一造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18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