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座郊山。一來是因為天氣好時,他有著大山般的景致;二來,不似許多像是得脫離現實生活才能咬牙出發的百岳名山,面天,就是我窗外的風景。
平時懶,很少記錄郊山行程,趁著沒法從事戶外活動的雨季,整理一下去年的兩次面天舊照。
面天山是從我的陽台便可以看見的山。每天的第一道陽光是越過那個山頭灑向我的窗戶,從山的顏色、被雲霧掩蓋的程度,我就知道這一日的天氣。這個部落格最上方橫幅的相片,就是從陽台看面天。
上面天,通常是午後。從淡水上巴拉卡公路,此時二子坪服務區的停車場大多一位難求,於是我和伙伴會把車停在前面的小停車場。小停車場會有階梯接上二子坪步道,穿過二子坪遊憩區後直行。從面天山登山口先上面天,接著走向天山下向天池,繞到面天坪,再回二子坪遊憩區。以我的腳程,這樣一圈,不包含進向天池繞繞,約需4個多小時。
2015.01.03
停車場至二子坪遊憩區大約半個小時,這時便可看到渾圓的面天山。
這階梯絕不是像相片看起來這麼平緩的。說真的,登山口到山頂不過0.6k,也就上升百來m,但我的每一次面天行遇到這階梯都是累兮兮,喘吁吁,狼狽不堪。
再高一些,視野更好。左側是大屯主峰,右側是大屯西、南峰,主、西之間,可以看見後方的七星山。
山頂最顯眼的地標就是這兩片雷達反射板,這也是從遠方辨認面天最明顯的標誌。
反射板旁,有架高的觀景台,這裡最適合吃喝一番,補充階梯陡上流失的體力。
這是從向天山路徑回拍岔路口,觀景台在左方,右方是我們上山的路。
小休之後,往向天山出發。只要上山,無論高低,伙伴的心情都會很好。
視野放寬些,面天和右側的大屯主峰、七星山、大屯西峰、南峰,都看得十分清楚。
陡下約20分鐘,向天池。這裡雖名為「池」,但要連續大雨才會有水,雨一停,很快又會乾涸。我只見過一次有水的向天池。
冬季,向晚時分,這樣暖暖的曬一下太陽,舒服極了。(其實是陡上陡下後,腳軟得躺一下)
池中大石,刻著「復中」兩字。曾在大雨中造訪,池邊步道完全淹沒,遠望池中找不到這顆大石的身影,可見池子積水時的深度。
面天坪過後,往二子坪遊憩區的路上,在路徑兩側會先後看到兩處這樣的遺址,還得查查是什麼?
2015.11.28
相距近1年,一樣在冬季,一模一樣的路線
與前次不同的是,這一日雲多且低,在二子坪遊憩區時只看見雲層完全籠罩面天。
這一日,大屯主和七星都在雲中,有雲的感覺,就跟上一次很不同。
下山
這一趟其實是膝蓋歷經好一段時間的休息和物理治療之後的測試,跟一年前同樣的行程,但這次到這兒已經很不舒服了。於是,心裡知道又是最後手段--玻尿酸伺候的時候了。
面天坪,西峰登山口前涼亭小休,這兒好多松鼠。
沒有停留向天池,所以回到二子坪遊憩區時天色仍亮,只是雲霧稍多。
站在從面天山頂,視線可以經由向天山一層層向下,直達淡水河出海口和一旁的淡水,我生活了20年的家就在這山腳下,從陽台遠望這高處便是我每天的例行功課。因此,我愛極從這高處俯瞰的感覺,奇妙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