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第8天,上午11點50分,我們終於進入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地~阿里。這是我在阿里的第一張相片。
2015.07.17,仲巴→巴嘎→普蘭
前一日坐了17小時的車,晚上10點半才進飯店。這一日,稍微延遲,8:45才出發。
離開仲巴,繼續沿著國道219公路西行。雲層很厚,陰陰鬱鬱的,加上睡眠不足,讓人的心情也難以舒展。
9:20,219國道1621k,「五彩沙漠」。就在公路邊,很難得的,雪山、湖泊、沙丘可以同時入鏡。但哪來的「五彩」呢?據說五彩是形容金黃,這得在日出時分,第一道朝陽映照在沙丘上時,才得以感受。
導遊讓我們下車走走,領隊因為楊大哥對行程的安排吐槽,開玩笑地作勢打人,互相追逐,竟然拉傷了腿,開啟了她的跛腳人生。。。。是因為我們這團的年齡層偏高,全程過於安靜,悶壞了所致嗎?
導遊介紹著遠方的雪山,中間尖聳的山頭是位在尼泊爾的魚尾峰,右邊寬廣的則是納木那尼峰。
放大來瞧,如果沒有搞錯,左邊尖聳的就是魚尾峰了。事隔一年整理記錄的此時,我已至尼泊爾ABC健行過,更近距離的感受了魚尾峰之美。真想念他!(有白框的相片是伙伴拍的)
10:00,不知不覺經過海拔5000m,號稱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小鎮~帕羊。車行不止,沒有紀錄到相片。
10:30左右,在遠處突然發現一隻孤單的黑頸鶴,車隊就停在路邊讓我們拍照。
10:40,停車上公廁。我們來到荒野多日,已經習慣了「大地就是公廁」,如今終於在路邊有了真正的公廁,很是驚奇。
先進去的團員喊了「4個洞」,第5個以後的人就很有默契的在外邊等候。一樣是挖深坑,不管什麼都往理丟的形式。但大概是使用的人極少,加上露天的空氣清新,使用起來非常舒服。。。。
等待的時候隨意拍照,四周除了我們一團和呼嘯而過的幾輛車,根本沒有人煙。這裡蓋個廁所也挺奇怪的。
車行中,畫面中央冒出一點頭的小丘像是玩捉迷藏,但還是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一直沿著國道219公路西行,這兒約是219公路1491k處。
11:50,一個牌樓和邊防檢查哨讓我們知道我們即將離開日喀則地區,進入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阿里。這是檢查哨旁的工程車和「工寮」。
阿里,是西藏人口密度最低的一區,也是地表人口密度最低的幾個區域之一。阿里的平均海拔達4500m,如果西藏是「世界屋脊」,阿里則堪稱「世界屋脊的屋脊」。因為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在此相接,因而稱為「萬山之祖」;又因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均發源於此,也稱「萬水之源」。
12:34,馬攸木拉山口,海拔5216m,下車小休。這個山口也可以說是日喀則地區與阿里地區的天然界線。翻過山口,就真正進入阿里了。
13:00左右,路經公珠措,沒有停車。公珠措,海拔4786m,是進入阿里地區的第一個湖泊,是個鹹水湖,面積66平方公里,已是台灣最大的湖泊--曾文水庫的4倍餘,但在西藏的「明星措」排行榜而言,卻是小得沒什麼亮點。
13:44,差不多進入了神山聖湖的「勢力範圍」,岡仁波齊峰現身。
13:55(~14:38),在聖湖瑪旁雍措北面的霍爾鄉午餐。餐館雖然號稱成都「大酒店」,但其實沒什麼菜。導遊請酒店幫忙準備了幾乎沒有配料的乾拌麵,再一人發一包前一晚在超市買的滷雞腿湊數。這是進入阿里的第一餐,我對這兒生活條件的刻苦心裡有數了。
正中央土牆後的兩個坑便是餐館的露天廁所。進入阿里後,住宿地與餐館的廁所便幾乎沒有沖水馬桶了,好與壞的差別是露天與否、隔間的有無、味道的輕重。
霍爾鄉之後,我們在巴嘎左轉207國道向南行。沒記錄到這是哪裡,學校?還是政府單位?
從巴嘎到今天的目的地--普蘭的國道207是條很美麗的公路,其左右分別是聖湖瑪旁雍措與鬼湖拉昂措,其南北則是喜馬拉雅山脈的納木那尼峰與岡底斯山脈的岡仁波齊峰。(圖片取自「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一書)
上車,再前行一段,換一個地點觀賞聖湖,跟方才一樣,為了凸顯神聖,又是一段經幡長城。
瑪旁雍措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也是西藏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海拔4588m,面積達412平方公里,是西藏的第11大湖。關於這兒,有許多不同的宗教傳說,結論大抵是無論繞湖、飲湖水、用湖水沐浴,都可治病強身,功德無量。因此,在瑪旁雍措轉湖也是信仰者的一大盛事(轉一圈約需3-4天)。唐朝的高僧玄奘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也有提及瑪旁雍措,稱之為「西天瑤池」。
再上車前行一段,換個方向。這兒是鬼湖拉昂措,海拔4574m,面積268平方公里。明明與聖湖有水道相通,但拉昂措卻是鹹水湖,且被藏人視為「有毒的黑湖」,湖水人畜皆不能飲用。與周圍水草豐美,彩色經幡相襯,常有轉湖人潮的瑪旁雍措相較,拉昂措的周圍就只見由石塊簡單堆成的瑪尼堆,顯得冷清與淒涼。
但與聖湖相較,我其實是比較喜歡鬼湖的。總覺得他的湖面更靜,更深邃與神秘。抑或是,其實這種感覺只是受一個「鬼」字影響的心裡感受?
沒有進入城鎮,車子直接往一旁的山上開,要先拜訪山腰上的古孔雀王朝遺址。
位於喜馬拉雅山邊,中尼邊界的普蘭,在兩千前年前是西藏的根基文化--象雄文明的中心轄區,但過往的輝煌早已化為煙塵,只餘空殼。
翻過身後的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尼泊爾了。每年由印度、尼泊爾來神山聖湖朝聖的人都由普蘭入藏。
一開始以為這兒的「孔雀王朝」與印度在西元前3世紀大力傳播佛教的阿育王建立的孔雀王朝有關,但查詢資料後發現此處名喚「孔雀」,一是因為一旁流過的孔雀河;
二是因為畫面中的農地的形狀酷似孔雀。當時,導遊一直比手劃腳描述孔雀的形狀,我實在看不出所以然。事後看相片,看出個大概,卻又覺得牽強。像嗎?
公廁,視野一流。就只是挖個洞,排泄物直通山底。太開闊了,不敢上。。。
18:35,回到山下,再穿越市鎮,抵達普蘭東南16公里左右的科加寺。
科加寺歷史悠久,推測興建年代有可能上溯至古象雄時期,有近2000年的歷史。但我對寺裡唯一的印象就只有僧侶製作中的壇城。
19:30,科加寺外的孩子。團友特意帶了糖果和文具分送小孩,我不是很贊同這種作法,沒有加入。
小孩的臉可能髒髒的,甚至掛著鼻涕。但看大人臉上的笑容就知道,他們的生活也許簡單,但不致窮困與匱乏,我們以高姿態的外來者贈與物品對他們而言未必是好。
很怕之前往絨布寺時被一擋3小時的惡夢重演,好在這次只擋半個多小時就放行了。
這一晚夜宿普蘭的納加綠洲酒店(海拔3820m),特意做個記錄,之後要與乾淨的床鋪和抽水馬桶暫時分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