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舊照,看著過去的自己,有時比看剛拍完的相片更有趣味。
2015.09.13
溪洲山位於石門水庫北方,是桃園地區著名的小百岳。這一日要找個地方小練腳力,得有點費力,卻不想太累;想有新鮮感,但不要離家太遠,這座從未拜訪過的山頭因此雀屏中選。
11:35,才從溪洲大橋旁的坪林站登山口出發,車子就停在路旁的黃大目豆干店邊,一旁斜坡往上便是登山口。一段類似產業道路的小路後轉往山徑,便一直是這樣的石階。
事前看些資料,週末這座山應該是相當熱鬧的。可能大家都是一早就來,中午才起登的我們遇到的人並不算多。
這段路是大灣坪古道的一段,是以往山後大灣坪聚落翻越溪洲山來往前山的主要路徑。石階與枕木交錯,滿好走的。
這一日天氣大好,好在一路都有遮蔭,慢慢拍照,雖然一路向上,倒也不太累。
12:28,通過前面的拱門就是位於稜線鞍部的愚公亭。從登山口至此上升海拔約300m,一般記錄約需40分鐘,但我們花了1個小時。
從愚公亭先向右轉,大約8分鐘便到新溪洲山,海拔475m,有日治時期殖產局立的三角點。
之後先向下,再拉繩陡上。好久沒走這種路,除了這張,累到幾乎沒拍照。
一旁空地有桌椅可供休息,但坐滿了山友。空地旁有基石,一面刻林本源,另一面刻的是三井。
有味道的指標,往「總督府」?這裡不太熟,再來瞭解一下是哪兒?
山頂空地有山友自製的遮蔭處,有桌椅可以休息。我們剛到時空無一人,後來陸續有山友經過。
休息處旁的水桶,應該是善心山友揹上來供大家取用的水,還寫了浪漫的詩。
大約休息15分鐘,14:25,回程。這施工到一半的建築不知為何,前方綠蔭之下便是石門水庫。
邊陡下邊遙望溪洲大橋。我們的車便停在橋邊,等會兒下山有得瞧了。
陡下完,一小段向上,接著不走來時路,右轉往溪洲廟,繞一趟O型。
15:47,回到公路旁。接著踢一段馬路便可回到溪洲大橋旁停車處。
手機APP記錄的航跡,這一趟約4小時,7.59km。
高度差。最後的陡降應該也不算嚴重,可見當時膝蓋的狀況極差。